最新消息 · 校工会召开分工会工作会议    2023/12/15      · 校工会为周东同志举办荣休仪式    2023/09/27      · 情系职工送温暖 关爱慰问沁人心    2023/09/19      · 我校在全省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得佳绩    2023/09/01      · 工会慰问困难职工,传递“娘家人”温暖    2023/08/25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四届七次教代会提案...
· 肇庆学院四届六次教代会提案...
· 关于开展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
· 关于印发《肇庆学院教职工申...
· 《肇庆市端州城区公共租赁住...
· 关于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 关于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 关于市总工会举办第二届迎春...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3-07-10 08:57  

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和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引。本文以肇庆学院为调查点,从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培育、实施等多个维度进行调研,梳理分析学校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弘扬工匠精神的几种路径选择,以提高教师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工匠精神;调研;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背景

从工业化历史进程看,几乎每一次引起产业变革的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催生着各行各业的探索者和发明家,推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融合发展。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众多奇迹。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工匠最早是指手工业者,其所蕴含对职业的认真负责、对品质的极致追求适用于各方各业的工作者。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秉承“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多次提及工匠精神,特别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自此之后,“工匠精神”在社会研究和工作实践中被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它代表着一种工作信念,更是一种境界,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教书匠,发挥匠人精神,匠心育人。

二、研究方案

本次调研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工匠精神的逻辑内涵,理清工匠精神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同时,为确保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调研团队深入联系基层群众,分别通过组织不同部门教职工开展座谈会,随机走访如体育与健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等教学单位的师生,并采用非概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向肇庆学院教职工发放工匠精神调查问卷200份,共收回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上述调查对象涉及到多个教学单位、教辅机构、群团组织等部门的教职工及学生群体,样本分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材料及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探索高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路径选择,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参照。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工匠精神培育意识有待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发现,不少教职工的工匠精神薄弱,并没有真正掌握和深刻理解其实质,片面的认为工匠精神只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或者手艺人有关,且工匠精神涉足到的行业通常表现在传统手工艺术行业和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性不大。有75.8%的人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关注;67.58%的人认为工匠精神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值得发扬的;91.93%的人认为学校的师生都需要学习工匠精神;65.74%的人认为工匠精神对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仅有4.84%的人对工匠精神的逻辑内涵是完全了解的。教职工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相对欠缺,但又认为工匠精神非常重要,由此可以推断教职工的一种矛盾心态,即知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却出于各种原因对其了解甚少或根本不想了解,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精髓理解不深,就难以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仍需加强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对思政课的依赖比较大,学生在思政课上听到关于工匠精神的讲述最多,其他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涉及工匠精神的内容相对较少。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应只局限于思政课,在各学科之间都应像思政课一样把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中,做到统筹兼顾,相互协调,达到协同效应,为学科间相互借鉴和传导提供可能,亦为锻造教师“匠人”之魂提供机遇。

(三)工匠精神培育环境有待推广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对提升办学品位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工匠精神的推广在学校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全方位、多渠道注入工匠精神元素,从而导致教师们在校园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无法随时受到工匠精神的陶冶和熏陶。“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各学科和教师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配合。需要更多的载体和实践提供给学校师生,使其成为喜闻乐见的方式。

、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工匠精神培育的不良影响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各类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呈现出爆发式、碎片化、低成本、快速化传播,年轻人很容易受这些思想影响,导致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集体观念淡薄,“享乐主义”观念盛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座谈访谈教职工发现,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工匠精神培育产生一定冲击部分教职工将工匠精神肤浅化对待,不愿务实做事,缺乏创新精神。有些青年教师理想迷茫更多地把教师当作一种谋生职业,为工作而工作,缺乏自我反思意识,缺乏把教育作为一种终生事业的追求与热情而有些成熟型教师又过早地出现了所谓的高原现象,工作态度懒散消极,致使其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工匠精神教育的缺失
   目前,学校的人才培育方案及课程体系缺乏工匠精神培养教育的明确目标和设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培养目标价值导向上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专长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塑造。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渐渐衰弱,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随机访谈的某二级学院应届毕业生中获知,应届毕业生就业存在着诸如专业技能人才技术水平和岗位胜任或发展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忽视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养成,致使工匠精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只是浅尝辄止,有所涉及,而未真正渗透。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自身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性不足效果不佳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学校的工匠精神培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育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缺乏创新性,在课堂上,多以理论灌输和知识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并进行机械的记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对“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内涵的深刻理解。另外,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缺乏实践教学,学生不能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对与工匠精神培育有关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还没有建立起来,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不佳,将会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学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选择

(一)加强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言行举止、做事风格、工作态度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一种信仰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进而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中。

1.加强宣传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如打造工匠文化长廊、大国工匠事迹宣传橱窗、创新项目或精品工程展示栏等媒介常态化的宣传当代中外工匠人物的典型事迹;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工匠、行业能手作专题讲座等形式陶冶情操、让师生在校园内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2.创新活动载体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岗位培训,聆听专家的指导,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通过听师德报告、看教育专题片、讲身边优秀教师的闪光言行、评身边的师德楷模等形式,以先进模范引路,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3.突出教育特色,让工匠精神覆盖教育全过程。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理念根植于教师内心深处,既要充实思政课程,又要在课程思政中体现工匠精神,使教师自觉潜心研读教材和学生心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备课、讲课到课后评价做到最好,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涵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教育新理念,使他们成为工匠精神的受教育者和传承者,不断锤炼匠人之心。

(二)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1.改变现有工匠精神教育课程的不足,增设相应课程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是不断完善现有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普及职业规范、宣传职业道德、推广工匠精神的特色课程,先入为主有助于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熟知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2.在教学细节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素养。培养目标应从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知识、素质三个方面规定人才培养应到达的基本要求,既突出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要求。要更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切合工匠精神内涵,回归和坚守工匠精神对于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育人之道。高等教育必须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使之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

(三)建立校级评选机制

高校教师是实施工匠精神教育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工作。

1.突出价值导向,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专业应用调研,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时代需要,强化产教融合,切实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校物质景观建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结合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等元素构建“匠心文化”,弘扬“匠心价值”。

2.建立校级创新工作室。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师资团队,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工作现场难题、推动所在单位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团体的校级创新工作室。

3.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评估评价机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学校发展评估体系。对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工作室成员,在评优评先、考核晋级、进修深造、组织疗休养和考察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结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时代新人的培养者和塑造者,而工匠精神是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引。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肇庆学院工会  版权所有

办公电话:2716245  电子邮箱:gonghui@zqu.edu.cn  邮政编码:526061